QR CODE

QR CODE
https://www.facebook.com/pg/kun8585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旗津海水浴場

旗津海水浴場與西子灣齊名,每年四月至十月開放期間,總吸引許多愛玩水的遊客爭相報到。海灘上的沙質細軟、海水清澈,救生及沖水設備完善,每逢夏日豔陽時節,總不乏戲水的人潮,時常聚集了許多的游泳、衝浪、拖曳傘的玩家,海水浴場內設施相當的多元,有觀海景觀步道、自然生態區、以及越野區等不同的休憩區,即便於海水浴場不開放的季節,遊客來到這裡還是可以從事其他的休閒娛樂。海水浴場提供的盥洗設備完善,園區草皮上還有許多可愛的海洋生物藝術雕像,造型有大有小,其中最歡迎的就是二層樓高的紅色大螃蟹。
浴場內雖然無提供餐飲,但走出海水浴場,對街即有各式販賣旗津名產與美食的店家。 旗津海水浴場與旗津海岸公園相鄰,是海岸公園北邊的起點,綿延數公里的海岸線,適合漫步或騎單車沿路吹吹海風欣賞宜人的美景,尤其每到傍晚時分,看著夕陽斜掛、彩霞滿空,搭配一波一波的浪花拍打著沙岸的樂音,加上海水浴場內廣闊的視野,盡情遠眺遠方的船隻與旗後山,是最美妙的心靈與視覺饗宴。

旗津風車公園

旗津風車公園它銜接旗津漁港的觀光步道,扮演過港隧道進入旗津門面的第一個海岸印象景點,旗津擁有豐沛的風力資源,七座造型獨特的三葉式風車面對遼闊的海面不停轉動,園區內有觀海看台及表演廣場,造型獨特又可愛的海洋生物拼貼創作,既生動又有趣,堪稱旗津最療癒的景點。若騎單車到此,約為旗津地區的中段處,剛好可稍作休息。從風車下方就能看到海面上襲來一波波巨浪,打在岸邊激起滔天浪花,十分壯觀。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旗津砲台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滿清擊敗明鄭,開始統治臺灣,及撥調水師把總一員,兵一百名駐紮打狗仔旗後。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鳳山縣志》載,旗後汛有砲臺一大座,安中國式大砲六門,道光廿二年(1840年),鴉片戰爭,清廷且於旗後築砲臺一座以為防備[1]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軍入侵琅嶠(恆春)直攻石門牡丹社,造成牡丹社事件清廷派船政大臣沈葆楨加強海防,乃先後派准軍統領唐定奎、副將王福祿,督造旗後(威震天南)、港口(雄鎮北門)等二處砲臺,構成中、低射程火砲威力,以共扼打狗港。旗後砲臺因聘英國工程師設計,雖屬西式砲臺,兵房位於北區,指揮所位於中區,南區則設有大砲四座,但旗後砲臺之入口卻非常中國式──八字門,以及兩邊門牆上以磚砌成樣式不同的「囍」字,實深具建築特色[1]
光緒二十年(1894年),旗後砲臺配有四門英製八吋阿姆斯壯後膛砲。1895年乙未戰爭守軍劉永福義子劉成良所轄之黑旗軍與日艦發生激烈砲戰[2],日艦吉野號於登陸前砲擊,擊毀砲臺門楣「威震天南」之前二字。雙方戰至傍晚,日軍突破防線登陸成功,旗後砲台守軍棄守,由人在大坪砲台的劉成良率隊退往台南,日軍進而佔領打狗臺灣日治時期,旗後砲臺之大砲被拆走、熔毀。二戰後中華民國國軍旗後燈塔及旗後砲臺之間另築碉堡。
現砲臺經高雄市政府修復,門額字體依據古照片恢復「天南」二字,以存歷史之真。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旗津天后宮

旗津天后宮,古蹟名稱為旗後天后宮,俗稱旗津媽祖廟,位於高雄市旗津區,奉祀海神媽祖廟宇初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前身為康熙十二年間(1673年明鄭永曆年間)所建的「媽祖宮」[1],為高雄最早供奉媽祖的廟宇。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後是高雄市政府所公告的直轄市定古蹟,為高雄市歷史最古老的媽祖廟。清乾隆年間(18世紀)媽祖廟由莊民鳩資重建,光緒十三年(1887年)天后宮第一次大規模修建,大正十五年(1926年)信徒蔡吉六發起修建,並著重保存其古拙面貌。


旗津天后宮的建築是遵循古制,屬於南方系統的廟宇建築,材料上以石材為基礎,磚砌牆,木頭為廟頂。到廟上香時要從三川門的左邊進去,從右邊出來,稱之為左青龍、右白虎。 廟前廣場以紅磚砌成,廟會時做為野台戲的看台以及廟祭時擺設供桌、供物之用。在打狗時代,廟埕則作為曝曬漁網以及臨時修補竹筏、漁網的場所。
而廟宇平面格局則是屬於兩殿五門兩護室之形式,前殿與正殿之間又有一座拜亭相連。從廟埕踏入三川門的三級花崗石台階,是由康熙十二年(明永曆廿七年,1673年)渡海所用的壓艙石砌成。進入三川門門口之後,除了斗拱之外,就是各種造型及表現不同技法的石雕作品,其中包括龍柱、龍壁、虎壁、石獅和壁雕造型等,雕工頗有可看之處。廟宇縱深二落,左右為護龍的平面格局,東護室(左護龍)被分隔為四個小間,分別祀奉著同祀神。西護室(右護龍)則採取總間的形式,後半供祀神之用;前半則擱放王船及儲放神具祭器之用。在大殿與護室之間另外搭有過水亭具遮雨功能,使獨立居中的正殿可以與左右護室相通。
另外內牆或上側遍布了神話故事或歷史人物的浮雕彩繪,以及麒麟木雕等,姿態生動,栩栩如生。廟側天井有一口光緒十二年(1886年)的鑄鐘;右護室供有一艘王爺船,和一對光緒十八年(1892年)的木楹聯,上面刻有:「旗峰煥彩浮光照,鼓嶼來潮汐信通」。[2]除此之外還有康熙三十年(1691年)的「墾耕契文」。


    另外天后宮還有記載著當時歷史背景的石碑二方:一為民間、一為官方所設。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星光隧道

    開鑿於日治時期、穿透旗後山的旗津隧道原為一條軍事戰備隧道,古隧道於2005年整建,開闢成星光隧道供遊客及自行車族使用,隧道內舖設木棧道,內壁飾以十二星座的夜光彩繪及漂流木、蓄光石等素材,搭配洞中清涼海風,頗有置身點點星空下的浪漫之感。出了隧道口,即是旗後山下的旗津灣峽,浪花拍打在高聳陡峭的石灰岩璧,呈現壯闊原始的海景。星空隧道串連旗後燈塔、旗後砲台、珊瑚礁地形等獨有美景,是全國唯一的海景自行車道,無論步行或騎車,都是遊客身心視野的驚豔感受。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旗津燈塔



    .歷史沿革
    咸豐10年(1860)《北京條約》簽訂後,打狗於同治2年(1863)正式開港,商船往來日繁,而導航設施需求日益迫切,至光緒9年(1883)水師副將王福祿聘英籍工程師於旗後山北端山頂上,興建中式方形紅磚建築的燈塔,內設英製六等單蕊定時光燈,見距約10浬,以維夜間船隻進出打狗港的安全,可惜現今已不復存在,徒留基座於今燈塔北邊。
    日治時期日人為擴建高雄港,於大正5年(1916)著手重建燈塔,大正7年(1918)完工成現有之燈塔。燈塔底層為西式建築,主體後方則是八角形磚塔,頂部轉為圓筒狀,設三等電燈,見距約20.5浬,並有24小時電報發報系統。因燈具不斷更新,目前已換裝為新式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增為85萬支燭光。
    目前這座聳立在打狗港口的燈塔,由於交通部航港局的用心維護,建物仍維持日治後期的建築舊觀,它從大正7年(1918)以來無間斷的發出光芒,指引海上的船隻,確保航海安全。

    文資簡介
    • 種類:燈塔
    • 指定別:市定(直轄市定)
    • 區域:旗津區
    • 名稱:旗後燈塔
    • 創建年代:清光緒9年(1883)、日大正5-7年(1916-1918)
    • 創建年代:明清
    • 公告文號:74臺內民字357272號
    • 公告日期:1985/11/27
    • 地址高雄市旗津區旗下巷34號
    • 建造者:清打狗海關、日治時期海關
    • 所有權屬:公有
    • 管理單位:交通部航港局
    • 本局通報電話:(07)222-5136
    • 定著土地之範圍:面積18.93平方公尺;旗津區旗港段1,224地號。
    • 指定理由:由於財政部關稅總局的用心維護,旗後燈塔建物仍維持日治後期的西式建築舊觀,它從日大正7年(1918)以來無間斷地發出光芒,指引海上的船隻,確保航海安全,具有保存價值。

      地址:旗津區海岸路10號
        https://goo.gl/maps/rPk8JjqwiQk

    旗津海水浴場

    旗津海水浴場與西子灣齊名,每年四月至十月開放期間,總吸引許多愛玩水的遊客爭相報到。海灘上的沙質細軟、海水清澈,救生及沖水設備完善,每逢夏日豔陽時節,總不乏戲水的人潮,時常聚集了許多的游泳、衝浪、拖曳傘的玩家,海水浴場內設施相當的多元,有觀海景觀步道、自然生態區、以及越野區等不同的...